(2022年)
(提纲)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目标与标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位点旨在培养掌握坚实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能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管理、开发和研究工作,并可继续攻读相关技术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博士学位。具体培养目标为:
1、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2、深入、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较高的编程动手能力,能利用原理和新技术解决工程技术难题;了解当前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能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做出学术创新贡献。
3、掌握一门外国语,以及较强的外语文献的阅读、分析与写作能力。
研究生按培养计划要求修满学分、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且达到以下条件,可授予硕士学位:
(一)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
(二)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三)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在本专业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或在本专业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篇且被EI收录(研究生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研究生第二作者),或者获得1项授权发明专利(研究生第一发明人或导师第一发明人、研究生第二发明人)。
基本条件
本学位点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的学科方向。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针对实际工程应用背景下,传统信息处理方法存在诸多缺陷的实际情况,致力于研究将现代智能信息处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现实的各类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与网络的设计与实现中。方向带头人是张彦铎教授,中青年学术骨干有卢涛教授、李晓林教授、周华兵教授、李晖教授和曾祥进副教授。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是培养具备软件设计、项目管理相关知识,掌握主流的编程技术,具有综合素质,从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方向带头人是何成万教授,中青年学术骨干有张俊教授、蔡琼教授、刘玮教授、于宝成教授和赵彤洲教授。
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以机器人系统为研究平台,吸收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思想,开展实时系统开发、智能算法理论、模式识别等研究。方向的带头人是吴云韬教授,中青年学术骨干有王海晖教授、刘军教授、邬少飞副教授、易国洪副教授和冉全副教授。
学位点近五年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项。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青年基金4项。获批湖北省省级,厅级和横向课题超过80项。
学位点依托智能机器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智能产线装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智能系统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湖北省工程实践与创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平台,及百度云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多个校企共建平台。
学位点设置了国家奖、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单项奖学金,赢时胜奖助学金,创新基金,和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的三助体系。2021-2022年获资助奖项覆盖面达到100%。
人才培养
学位点研究生报考人数47人,录取22人,录取比为46.8%。录取了计算机应用技术14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5人,计算机系统结构3人。学位点通过扩大校外招生宣传范围;继续推进本学院参加研究生本硕连读班建设;严格把关,保证复试的公开性,公平性和合规性;引进名师,提升师资水平等保证生源质量。
学位点开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位公共课。专业课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现状展开对应的教学。配置专职研究生辅导员1人、教学秘书1人、班主任2人,且定期考核研究生班主任。研究生支部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党员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参加“清明祭英烈”、“国家公祭日祭扫”等活动30次。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研究生的2人,表彰研究生党员20人。
学位点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的人工智能新技术及应用,算法分析与设计,图像分析与识别,数字信号处理,主讲老师分别为刘军,蔡琼,王海晖,吴云韬。专业必修课的智能计算,模式识别与统计学,主讲老师分别为赵彤洲与卢涛。专业选修课的科技英语写作(双语),嵌入式开发技术与应用等,主讲老师分别为刘玮,冉全等。
学位点通过课程设计(课堂讲解、课堂分组讨论),课程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结合,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定量评价)+问卷调查法(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保证教学质量。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加强在线课程资源建设,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组织方式,在课堂上映入MOC、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进行持续改进。
由我院邬少飞编写的《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的应用于实践研究》和张俊编写的《离散数学》已作为研究生教材投入使用。
学院着力推进“人才兴院”战略,通过岗前培训,指导老师辅导机制,国内外访学,参加学术交流等多渠道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工作。对导师进行年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考核,科学研究考核优秀。本院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第一责任人机制。要求导师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术和实践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等职责,执行情况良好。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课题研究和科研活动,涉及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教学(专业)实践落实情况,执行计划情况等,指标均达到100%。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活动的比例达到在校生数的5%、参加全国性和校内学术活动的比例达到100%。参加竞赛等创新活动,获得国家级奖项46项,省级奖项77项。
学院严格按照1066vip威尼斯《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印制规范》对研究生论文查检,采用2名校外专家匿名评审机制。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卡,实施研究生学位论文采取学科组和学院两级内审,校外专家双盲评审的机制。2022年研究生论文抽查全部通过。学院把导师的招生资格与其科研成果,研究生培养质量紧密集合,确保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
学院召开研究生入学教育、安全教育暨科研培养大会等学术培训会等10余次,无学术不端行为。配备分管院长1名、科研秘书1名、辅导员1名以及学科组秘书3名。落实校长信箱制度和院系信访制度,导师负责制,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等保障研究生权益。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导师指导,学术训练等满意度进行调查,均给出了较高的评价。
研究生就业率达到100%。就业单位包括高等和中初等教育单位,科研设计单位,事业单位,国企,民企等。用人单位反馈意见良好,多名学生已成为了科研技术骨干。
服务贡献
举办2022年第四届机器人与计算机视觉(ICRCV 2022)、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国际会议(MEVE2022)。我院张彦铎教授团队成果荣获2021年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我院卢涛教授受聘为武汉市专家科创工作站专家。我院教师研制的“激光导航陀螺仪、基于大数据的导航系统”、“作战体系结构效能评估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基于空间注意力的动作识别时空运动网络”等成果,为军队作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研发的人脸超分辨率方法及装置,应用于监控平台;研发的工业降噪大风扇和自动化生产线清扫吸尘器机器人,服务于工业厂区;研发的智能家电远程控制系统、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等产品,服务于智能家居行业,坚持将科研方向面向国家和人民社会需要。
二、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科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学位点出现了“大而不强”的局面。形成这种局面的一方面原因是学科点急缺高层次领军型人才,教授级人才,高学历博士生。另一方面是教师年龄层次分布不够紧凑,尚未形成正三角分布,中青年教师数量不足,急需补充新生力量。
三、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下一步思路举措包括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
针对学院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教师严重不足的现象,拟采取以下措施:
1)着力推进“人才兴院”战略,发挥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战略地位。与人事处合作,力争新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和高层次的人才2人。
2)增大教师培训力度,通过教师深入企业、国内外访学、参加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强教师的知识更新和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在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术组织中兼职,力争1-2名教师出国访学。
3)加大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力度,力争新引进兼职教授或合作教授3人。